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标准-上海臣生商贸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鉴于近期备受关注的“仿瓷餐具”风波所涉及的部分企业,在原料中擅自添加脲醛树脂等不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原辅材料,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编制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教程一塑料专业篇》中,早已强调“用脲醛树脂制造的餐具,其化学成分析出到食物中对人体是有害的,需要予以制止”!
2009年2月发布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90—2009)中,没有发现将脲醛树脂列为可以使用范围。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只允许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而没有发现脲醛树脂被列入到允许使用范围。
对于未列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添加剂、未列入卫生部公告名单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食品生产经营工具、设备直接接触食品的材质或成型品及其加工用添加剂或己列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的添加剂,但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均需向卫生部评审机构提交产品研制报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国内外使用情况等有关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经产品生产能力审核、产品检验等评审后,由卫生部评审机构做出是否批准的行政许可决定。
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外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添加剂生产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因此,国内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及时学习了解该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
目前我国容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苯乙烯一丙烯腈一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等?
热固性塑料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
其中聚苯乙烯(PS)已禁用。
聚碳酸酯塑料(Pc):具有无味、无毒、耐油的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包装!
塑料添加剂种类很多,对于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非常重要,但有些添加剂对人体可能有毒害作用,必须加以注意选用。
①增塑剂:增加塑料制品的可塑性,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加工的物质,一般多采用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为液态并易与树脂混合的有机化合物!
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毒性较低?
②稳定剂:防止塑料制品在空气中长期受光的作用,或长期在较高温度下降解的一类物质;
大多数为金属盐类,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硫酸铅或硬脂酸铅盐,钡盐和镉盐;
其中铅盐耐热性强?
铅盐、钡盐和镉盐对人体危害较大,一般不得用于食品容器和用具的塑料中;
锌盐稳定剂在许多国家均允许使,其用量规定为1%~3%!
有机锡稳定剂工艺性能较好,毒性较低(除二丁基锡外);
一般二烷基锡碳链越长,毒性越小;
二辛基锡可以认为经口无毒?
③其他:此外还有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和着色剂等?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均较安全!

还要注意卫生要求①塑料本身应纯度高,禁止使用有可能游离出有害物质(例如酚、甲醛)的塑料,如酚醛树脂。

酚具有凝结组织中蛋白质的作用。
酚中毒时,口腔、咽喉及胃有烧灼感,发生呕吐,重者脉搏快而弱,呼吸困难!
我国过去曾发生过因使用酚醛树脂食具,而出现酚中毒的事例,现已禁止使用该塑料食具?

②树脂和成型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的主要指标为溶出试验。
餐饮业在选购食具和食品包装材料时应注意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塑料制品,不得使用再生塑料?
选d,以上都是?
目前几乎所有的食品,不论多少,都用塑料包装?
各种塑料由于固有的特性,可以增高食品的保存性和防止食物中毒,效果很好?
但另一方面,包装材料能引起食品污染和其本身可成为废弃物,而引起公害!
用塑料作食品的包装材料,最重要的是要对内容物无害,塑料对食品无移行性,其本身在化学上很稳定,但当其在成型加工和使用时,或多或少地加上一些添加剂,在合成工艺中又会有一些单体残留,并有可能溶出一些低分子物质,致污染食品?
一、氯乙烯单体(VCM),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指出,不是聚氯乙烯(PVC)本身.而是残存于PVC中的VCM在经口摄取后有致癌的可能,因而禁止1YC制品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至于不存在VCM的软质PVC制品则不在此例。
1973年5月日本禁止以PYC制作的瓶作为酒类的容器,并规定PVC容器中的内容物YCM的检出量为、二辛基(DflP)等酞酸醋可用作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成分;
荷兰、法国等的规定与美国的相同?

在日本,食品包装用的塑料薄膜内没有加入酞酸醋类增塑剂,但由于目前在工业上DBP和DOP的生产量很大,用于很多方面,因而不能完全避免极微量的混人。
对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醋类的测定,基本上采用以溶剂提取后用气液层析分离定量;
有意加入包装材料的添加剂,其含量一般都在1%以上,易于检出,但作为污染物,其浓度最高也不会超过10PPiy如仅用气相色谱检测,有可能把其它物质误测为酞酸醋?
只有在气液色谱与质谱仪联合使用下,用气液色谱测得的物质的分子量峰值与质谱仪的结果相符合时,才能得到确定?
但质谱仪价昂,通常用下列方法加以检恻:1.用溶剂提取,2.用柱层分离除去杂质,3.用气液层析侧定。
另行准备2-3种类型的柱管?

在检测过程中要考虑到仪器等被污染的可能,提取溶剂要精制,玻璃仪器要充分洗涤,洗涤水必须用役有酞酸醋污染的水。
要注意撼纸污染的机会较大,样品处理与气液色层分析应分室进行。

此法对材料中酞酸醋含量在1PPm以下的检测,尚未有把握。
目前尚未对包装材料中酞酸醋的容许标准作出规定!
2009年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90—2009),标准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标准中规定了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食品工业用设备、器具等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的原材料要求、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新标准中不仅对原材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规定了在推荐使用条件下不应释放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且添加的助剂应符合GB9685的要求!
在卫生理化指标的检测中,也增加了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测定。
新增的标识规定中,更是明确要求标注产品材料,并告知“食品用”和“严禁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用”,外包装上更明确要求应标注“食品用”并注明制造厂商、产品名称、使用条件、材料种类等!
(1)在新标准中,理化指标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甲醛单体迁移量的单位由原来的mg/L修订为mg/dm2?
对于形态较规则的物体,可以按照物体形状对接触面积进行计算,“毫克/升”与“毫克/分米2”为1:6的关系?
按此比例计算,新标准中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的限量较原标准宽松,但甲醛单体迁移量规定为不高于2.5mg/dm2(相当于15mg/L),较原标准30mg/L严格了1倍;
然而在标准中没有具体说明对于形态不规则物体的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
(2)新标准中限定了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并要求按照《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根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大量检测证明,真正超标的指标不是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而是企业违规使用的原材料尿素-甲醛树脂,而这个物质并未列入必检项目?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主编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教程——塑料专业篇》(2006年出版)中强调:“在国内市场,共有年产量10001以上的密胺制品生产企业50多家,年产量500t以上企业120多家,国内密胺塑料总需求量每年在14万t以上,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原料市场缺口较大。
由于密胺粉的价格较高,故有些制造商为追求利润,直接以脲醛类的模塑粉代替密胺类原料来生产餐具!
有的则用脲醛类模塑粉作为原料制造餐具后,再在餐具的外表面涂上一层密胺粉。
用脲醛树脂制造的餐具,其化学成分析出到食物中对人体是有害的,应予以制止;
但脲醛树脂制造的餐具注入80°C以上热水后可以闻到一股尿味,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鉴别方法?
”(4)新标准中蒸发残澄依然只有水这一项测试,而没有乙酸、乙醇以及正己烷的蒸发残渣测定,在这些条件下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能否使用仍然是个问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4月14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国质监系统对生产加工仿瓷餐具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国性执法检查行动。
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仿瓷餐具、在生产加工仿瓷餐具过程中使用尿素甲醛树脂等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原辅材料、伪造和冒用厂名、厂址和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设备的卫生管理(1)包装容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
(2)利用新原料生产接触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新品种,投产前须进行审批!

(3)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健全卫生质量检验制度,产品须有清晰的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产品卫生质量合格证、检验证书。

(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设备生产运输、储存中应防止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5)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